在黑窑沟村,每到一户,村(社区)干部都认真了解了化粪池改造、厕屋改造、厕具改造等技术,并实地查看改厕过程,了解兄弟乡镇的经验做法与思路举措,各村(社区)分管领导和业务干部还对改厕过程中遇到的难点进行了仔细询问。大家纷纷表示,改厕任务时间紧、任务重,困难多,压力大,此次参观学习,为全体参与人员解放思想、开括思路、完善经验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平台,对解决农村改厕缺劳、材料紧缺、成本高的问题提供了借鉴经验,回去后会以此次学习为契机,强力推进厕所革命工作,并将农村户厕改造与乡村振兴、秦岭山水乡村建设有机结合,紧扣648座改厕任务,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加快户厕改造步伐;同时因地制宜、因户施策,不断提升村庄文明程度,确保全镇厕所革命工作迈上新台阶、取得新成效。
镇党委书记马辉最后强调,各村(社区)一是要把好认识关。要全面践行“小厕所、大民生”的发展理念,按照“连片规划、整村推进、分类指导、精心实施”的要求,将农村改厕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一项重要任务,全力推进户户建卫生厕所,村村创优美环境,为全面促进乡村振兴夯实基础。二是要把好质量关。坚持改建结合、统一标准、定制器材、因地制宜、跟进政策,尽量避免大拆大建,合理利用现有的厕所设施,实行改造,节约材料、减少投工,加快进度。在做好入户摸底、核算的基础上,征求农户意见,确定改厕方案,合理核算建设成本,统一施工,解决农户改厕各自为战,用工困难、标准不高,进度缓慢的问题。通过各种渠道购买制成式厕屋、厕具和化粪池,节约成本,方便施工,改善村容村貌。要杜绝强制农户千篇一律建成水冲式厕所的“一刀切”现象,立足区域气候条件、地形地貌等,确定合理的改厕模式,因地制宜,对于用水方便,气候温热区以水冲式卫生厕所为主,相对缺水和冬季冷寒地区以旱厕主,做到宜水则水,宜旱则旱,符合实际,群众接受。三是要把好宣传关。镇上要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做好日常政策宣传,做扎实群众思想工作,织密织牢改厕宣传网;同时要选择群众热情高、基础好的农户先行改造,以点带面,以面带全,整体推进;同时与群众细算改厕的经济效益与环保效益,引导村民积极参与、全力配合。四是要把好责任关。强化施工管控,根据目标任务,实行“周报告月排名季考核、明察暗访督查、问题限期整改、倒数约谈问责”四项制度,对户厕改造滞后村重点调度、限时推进,力保用料安全、做工精细,确保如期完工,验收达标。改厕完成后,镇村干部要开展户厕改造“回头看”摸排走访,深化后续管理和服务保障,确保卫生厕所用得上、用得好、用得久。